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疫情下的鞋子行业发展(疫情对鞋服行业的影响)

2023-11-19 20928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疫情影响下的各行业现状
  2. 我国现今鞋业发展状况
  3. 后疫情时代,大家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民以食为天,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在这次疫情期间所受的影响尤为严重。

  

春节期间本应是餐饮业的黄金时期,不仅各种聚会十分火爆,利润丰厚的年夜饭也是各家餐企主打的重头戏。

  

但今年的情况却大为不同,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己做饭,另一方面,各地也陆续出台了餐企停业的规定,于是,指着年夜饭大赚一笔的计划变为泡影,而原本火爆的春节小高峰也随之消失,整个餐饮业陷入了瘫痪。

  

再加上大多数餐企之前已经储备了大量食材,员工也都做好了备战春节的准备,相应的成本已经产生,突发的疫情,让各大餐企的老板们猝不及防,损失惨重。

  

和餐饮行业相比,或许旅游业的损失更惨。

  

今年春节旅游业基本算是冻结了,受疫情冲击,全国A级以上的景区基本上都已关闭,传统旺季可谓是颗粒无收,再加上各地文娱项目的叫停,人们也陆续中止了出行的计划。

  

而与旅游相关的景区服务、酒店分包、机票分包等行业,也都呈现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

  

一份酒店行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春节期间,全国各大酒店入住率下滑了80%,部分酒店入住率甚至不足4%。原本就不太好做的酒店、民宿,恐怕也会在2020年迎来一次新的洗牌。

  

此外,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对环境非常敏感的行业,其受影响周期要明显长于餐饮企业,即便疫情消失后的短时间内,民众的出游热情仍然不会高涨,预计对于旅游业的影响至少持续半年以上。

  

17年前的非典,旅游行业曾力破僵局,成为率先恢复的行业之一,这一次,我们也期待着旅游业尽早解冻,再现繁荣。

  

肺炎疫情下,人们也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

  

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每年的春节档都是盈利的好时机,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影院被迫关门,《唐人街探案3》、《囧妈》、《姜子牙》等春节档大片纷纷撤档,给片方和影院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不出门,成了交通运输业的灾难。

  

眼下,为了避免自身感染,降低与传染源接触的概率,各地纷纷对人口流动实施严格控制。人们也减少外出旅游、探亲等活动,全国的高铁、水路、公路、航空运输客流都出现显著下降,为了支持疫情,多家企业实行退票免费,相关企业均有损失。

  

随着全国大多数省市相继采取售楼处闭门谢客、建筑工地停工、土地拍卖暂缓、地产中介停业等措施后,房地产行业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大部分开发商的成交量相比往年春节期间暴跌95%。而据克而瑞监测,春节前后一周的房地产销售数据基本接近零。

  

随着疫情事件的发酵,不出意外,保守估计一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销售、开工和竣工都将受到影响。

  

此外,受疫情影响,绝大多数购房者都会推迟购房计划,楼市成交陷入冰点,这将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回款与现金流吃紧。在销售端锐减,所导致资金承压的同时,房企还叠加着还债压力,这对于那些本来面临较大资金压力的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疫情的爆发,让线下零售企业形势更加严峻。

  

在“新零售”的冲击下,很多线下零售企业本就已经在夹缝中求生存,而疫情的爆发,无疑让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线下商场里的店家,月租十几万的店铺,说关就关,说没有客人就没有客人,如果疫情短时间得不到抑制,恐怕很多的线下零售企业、门店会难逃此劫。

  

此外,在线下零售行业,很多商家为了布局春节消费黄金周,提前准备了大量烟酒茶糖干货水果,现在,人们取消了串门拜年,年货严重滞销。人们宅在家里,心理上也不具备消费的冲动,零售店老板更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堆积如山的年货。

  

当然,零售行业其实也是国家应对重大灾难的基础建设的一部分,如何发挥好社区商业的便利性、亲民性,在非常时期起到食品供应、稳定民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由于复工推迟、需求降低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不确定性增加,疫情势必将对中国制造经济造成一定冲击。

  

一方面,制造业本身会因为复工延迟、流通减速等原因,造成短期的生产滞后;另一方面,由消费、服务、进出口领域的影响也会蔓延到制造业,会反应在制造业订单量、库存量的减少。

  

众诚智库高级副总裁柳絮称,人员的复工速度和复工率是衡量制造业影响程度的典型指标。预计汽车、装备、电子通信等技术、资本密集型行业复工速度和比例较高,而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这两个指标都将较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也提到:“尤其是,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劳动力,很多来自于内陆省份,人员流动困难。原材料是制造企业的生命线,也因为交通管控运不进来。”

  

此外,制造业本就是一个相对重资产的行业,即使生产和经营部分停摆,企业这个时候仍然要缴纳社保、税金,维持房租、厂房、利息等开支,很多中小型制造业本就高债务短现金流,受到的冲击也相对更大。

  

农民常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的时间窗口很短,如果不能在合适时间耕种,后续无论如何弥补,都会影响收成。

  

这次疫情发生在春节前后,正处在农村的农闲期间,原则上讲对于传统农业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北方反季节温室大棚种植,以及年前储存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在销售问题上同样会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有不少城市超市内蔬菜价格高涨,但这并不能让种植户获得太大的利益。城市超市内蔬菜价格之所以上涨,其实是因为运输不畅的问题,造成农村有菜而运不出去,中间环节中断,才导致有些地方白菜甚至超出肉的价格。

  

另外,还有不少农村地区在疫情期间采取了“村村封”等措施,这也给蔬菜运输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再加上人们不再轻易出门采购,运输车辆也基本停止了运输等情况,所以,疫情对农业的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

  

——预见2023:《2023年中国鞋类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达芙妮(0210.HK);红蜻蜓(603116);奥康鞋业(603001);佛山星期六(002291);李宁(2331.HK)等

  

本文核心数据:市场规模;产量;销量;域竞争格局;企业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鞋类行业就是纺织面料鞋、皮鞋、塑料鞋、橡胶鞋及其他各种鞋的生产、研发、运营与销售活动。按照材料划分,鞋子可分为皮鞋、纺织面料鞋、塑料鞋与橡胶鞋;按照功能可分为运动鞋、休闲鞋、拖鞋等;按照消费对象可分为男鞋、女鞋、童鞋与老年鞋。

  

中国鞋类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其中原材料有纺织面料、皮革、原料皮、橡胶等,中游为鞋类行业,主要为品牌运营和加工制造企业。下游则主要销售渠道及终端消费者。

  

中国鞋类上游原材料纺织面料相关企业有如意集团,江苏阳光集团等,尼龙生产厂商有江苏宏发公司以及黑龙江尼龙厂;中游鞋类品牌运营企业有安踏、特步和李宁,鞋类加工+研发的企业有百卓鞋业、石林鞋业等。下游线上销售渠道主要以天猫、京东、小米、苏宁易购、拼多多和抖音为主;品牌自营店主要是各品牌的直营店。

  

中国鞋类产业链上游尼龙等原材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区域,纺织面料原材料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例如浙江的嘉欣丝绸,江苏的阳光集团等。中国鞋类产业链中游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例如广东的佛山星期六,浙江的奥康,意尔康等。

  

行业发展历程:企业正在进行销售渠道的转型

  

中国鞋类行业的发展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78-1988年,此时中国鞋类行业处于萌芽期,中国的鞋类产品基本上是由港澳等外来鞋业提供的,原有的传统生产区域,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成都、重庆、青岛等国有鞋类企业生产的鞋类也比较单一。第二个阶段为1989-1998年,中国鞋类行业迎来发展期,第三个阶段是1999-2008年,中国鞋类行业进入壮大期,第四个阶段的中国鞋类行业更注重产品质量(2009-2019年),最后一个阶段为2009年-至今,此阶段的中国鞋类行业需进行销售渠道的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绿色发展”是主旋律

  

近年来,国家对于鞋类行业的政策多以指导类为主,意在减少污染化学物质排放,进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1、2021年随着疫情缓和,中国鞋企复工复产,产量小幅度回升

  

2013-2021年,中国鞋类产品产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中国鞋类产品产量达到新低,为111.2亿双,2021年随着疫情缓和,中国鞋企复工复产,产量小幅度回升,为120.2亿双,增长率为8.09%。

  

注:截至2023年2月,相关机构未公布2022年数据。

  

2017-2022年,中国鞋类行业销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22年销量为43亿双,同比下降9.61%。

  

从国内外鞋企主要品牌价格区间来看,阿迪达斯、耐克在运动鞋方面价格较高,其中专业篮球鞋定价较高,阿迪达斯专业运动鞋价格区间在1500-2000元/件之间,相比之下安踏、特步专业篮球鞋价格偏低。李宁专业篮球鞋定价也较高,在1000-1800元/件之间;奥康和意尔康在皮鞋定价方面价高,意尔康的手工定制皮鞋价格区间在2000-7000元/件之间;佛山星期六主打产品为女鞋,定价在200-500/件之间。

  

4、2022年中国鞋类行业市场规模小幅下降

  

2013-2022年,中国鞋类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2013-2019年,中国鞋类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升,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市场规模下降,为3984亿元,2021年随着疫情缓和,中国经济逐步回升,市场规模为4938亿元,同比增长18.63%。2022年,中国鞋类行业市场规模为4502.3亿元,同比下降8.82%。

  

1、区域竞争:浙江省产业园区分布最多

  

根据前瞻产业园区库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23日,中国鞋类行业共有产业园区106个,其中浙江省产业园区最多,为53个,其次为河南省与福建省,均为8个。

  

注:查询时间截至2023年2月23日。

  

2、企业竞争格局:市场竞争较激烈,耐克市场份额较为领先

  

2022年,中国鞋类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最多的是耐克,其零售价值占比为13.2%;其次为安踏,占比为6.1%,与2021年相比市场份额上升3.5%;第三为阿迪达斯,市场份额为4.7%。。

  

1、鞋企应更走进消费者,更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鞋子的需求早已不在仅仅满足功能性的需求,而是要在功能性要求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尽可能追求个性化。信息技术的进步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了发声的权利,潮流的定义权不再掌握在少数设计、时装界和精英媒体手中,潮流的变动也越来越快。中国鞋类企业应该更走进消费者,更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

  

2、到2028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119亿元

  

随着线上零售等多种多样销售渠道的发展,中国居民对于鞋类产品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大,未来中国鞋类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增长趋势,根据Euromonitor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2023-2028年中国鞋类行业市场规模将以年均增长率4.4%的趋势增长,到2028年中国鞋类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119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制鞋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1、经过半年之久的疫情影响,许多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疫情之前,许多人更关注商品的品牌化和高端化,比如购买时尚品,不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还需要获得他人的赞同和赞赏。

  

2、而疫情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品质,认为该花的就花,不该花的则省。消费观念更加理性、更关注自身需求,开始悄然引领一波新的消费潮流。

  

3、根据麦肯锡在去年底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受访者表示,就算生活富裕,也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报告指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跟前几年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大家更注重高性价比,也会大幅削减非必需品的开支。

  

4、事实上,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这种消费转向也在中国出现了苗头。比如像小米、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戴森吹风真的是不错,但雷军出品的小米吹风机也挺好用。

  

5、再比如,最近几年像优衣库等性价比很高的日用消费品品牌备受欢迎,也说明在基础性的日用品上,人们还是会去追求性价比。对于不同收入阶层,在衣食住行不同的消费品类中,也会有不同的性价比的考虑。在过去几年中,国人已经对高端品牌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购买经验,如今对于高端商品的消费已经变得非常理性。

  

6、近日,两家奢侈品巨头集团LVMH和Kering都发布了上半年业绩,Kering利润同比下降58%,LVMH营业利润下降了68%。作为奢侈品电商里为数不多存留下来的玩家之一,寺库也在连续盈利十四个季度后首度出现亏损。

  

7、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人们对平价品牌的热衷,将带动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日本为例,在经济大衰退的过程中,日本兴起了两个行业。

  

8、一个是百元店,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百元店开始大行其道,奢侈消费退潮,“物美价廉”的消费成为主流。另一个是高性价比成衣店,最典型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优衣库。它承接了大衰退中的消费降级,成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中罕有的逆势爆发性成长的企业。

  

9、另外,疫情过后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有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拼多多购物的90后人数接近1月的12倍,疫情后,越来越多年轻人正从向“多多党”靠拢,从原来的不屑一顾到享受“薅羊毛”的快乐。

  

10、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我国本土品牌将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而人们对经济形势的担忧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因此各行业和品牌需要制定新的策略以突出产品的价值,服务消费者对‘物有所值’的期待。

疫情下的鞋子行业发展(疫情对鞋服行业的影响)


复制成功